第342章 慧语流芳(1 / 1)

随着回忆的闸门打开,明兰的笔触愈发流畅。她不仅记录事件,更着重于剖析事件背后的因果与人情世故,将自己从中提炼出的智慧,凝结成一条条恳切而实用的教导,寄望于后人。

关于持家理事,她写道:“……掌家如同执棋,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账目乃一家之脉络,需得清晰明了,定期核查,既要防仆役中饱私囊,亦要懂得何时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水至清则无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然‘不疑’之前,需有识人之明。对待下人,恩威并施,规矩要立得早,立得严,但亦需体恤其甘苦,赏罚分明,方能令人心服,甘为驱驰。家族内部,嫡庶长幼,关系微妙,处理之道,在于一个‘公’字,凡事力求公允,不偏不倚,方能减少怨怼,维持和睦。切记,家和万事兴,非是空谈,乃是无数教训累积之真理。”

关于夫妻相处,她感悟极深:“……嫁入高门,未必尽是福;嫁与寒士,亦未必尽是苦。关键在于所嫁之人,品性如何,是否懂得尊重与担当。女子在夫家,需有自己的立身之本,或是贤良淑德,善于持家;或是拥有才学见识,能与夫君精神共鸣。切不可将全部身心、所有荣辱皆系于夫君一人之喜怒。夫妻之间,信任最是紧要,然此信任,需靠自身言行一点一滴积累而来。遇事多沟通,莫要暗自猜疑,积压成怨。亦不可因熟悉而失了分寸敬意,相敬如宾,方能长久。”

关于教养子女,她结合自身经验,提出见解:“……子女教养,非是将其塑造成自己期望之模样,而是因材施教,助其发现自身禀赋,引导其走上正途。读书习字,明理为先,功名富贵,皆是后话。需培养其坚韧之品格,明辨是非之能力,以及善待他人之仁心。过于溺爱,如同温室养花,经不得风雨;过于严苛,则易使其性情怯懦或叛逆。宽严相济,方是正道。尤其需教导他们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友爱扶持,须知血浓于水,家族之凝聚力,源于此。”

关于立身处世,她总结道:“……人生在世,难免遇顺境逆境。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须知福祸相依,需保持清醒,广结善缘,为未来计。逆境时,亦不可一蹶不振,需沉住气,耐住性,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无论处于何种位置,做人底线不可失,善良之心不可丢。但善良并非懦弱,需有保护自己、反击恶意的智慧与能力。与人交往,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钱财权势,皆是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无需过分执着。内心之安宁,品行之清白,亲人之安康,方是人生至宝。”

她甚至在手札中,专门辟出章节,谈论女子之道,言辞间充满了对后世女子的期许:“……女子生存于世,较之男子,往往更为不易。然正因如此,更需自强。无论家境贫富,读书明理总是第一要紧事。即便困于内宅,亦不可失了开阔之心胸、独立之精神。需有谋生之技,或是精于女红中馈,或是通晓账目理事,如此,即便遭遇变故,亦能凭自身能力立足。于婚姻,当谨慎选择,既嫁,则需用心经营,但永远要为自己留一分余地。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于女儿之教养,更应如此,使其拥有无论处于何种境况,都能让自己过得好的能力。”

撰写这本手札的过程,对明兰而言,亦是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她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一生,那些曾经的委屈、不甘、恐惧与挣扎,在笔端流淌而出时,似乎都得到了释然与升华。她看到了自己在命运洪流中的努力与坚持,也看到了诸多幸运的眷顾与他人的善意。这使她内心充满了感恩。

她伏案书写的身影,常常被透过窗棂的阳光拉得很长。顾廷烨有时会悄然前来,并不打扰,只是静静地在门口看上一会儿,眼中满是理解与疼惜。他知道,他的明兰,正在用这种方式,为她所爱的家族,留下另一份无比珍贵的、独属于她的遗产。这墨迹斑斓的手札,将来某日,必会如同当年盛老太太的教诲一般,成为照亮后代子孙前行道路的又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