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三次,为他而哭(2 / 2)

或许有——看到一个曾经强大到不可一世的存在,如今落得如此境地,被困在自己的力量里,任谁都会生出一丝不忍,像看到一只受伤的猛兽,蜷缩在角落舔舐伤口,明明带着危险,却让人无法移开目光。

是对共同处境的悲哀吗?

大概也有——他们都是这场劫难中的受害者,只是一个被动承受,一个主动对抗,却都无法逃离这无边的黑暗。

就像两艘在风暴中失去航向的船,虽然航向不同,却都在同一片海域里挣扎,共享着同一份绝望。

还是对这场无休无止的折磨,最终生出的无奈接纳?

或许都有——她知道自己逃不掉,也知道他或许也早已放弃了逃离,只能在这痛苦中日复一日地支撑。

这份接纳里,没有妥协,只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带着一丝悲壮,一丝无力。

这泪水像一杯混合了多种情绪的酒,苦涩中带着一丝酸楚,酸楚里又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对“同类”的共情——他们都是孤独的,都是痛苦的,都是在黑暗中寻找微光的人,只是她的微光,是他无意间泄露的那缕孤独;

而他的微光,或许还藏在灵魂深处,等待着被发现。

就在这时,一直闭目盘坐、对抗体内魔气风暴的云澜,眼睫极其轻微地颤动了一下。

那颤动很细微,若不仔细观察,根本无法察觉——只是眼睫末梢轻轻抖了一下,像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又像微风拂过了细草,仿佛只是魔气流动时带动的微小波动,不值一提。

可苏晓却捕捉到了。或许是因为她的目光一直停留在他身上,或许是因为此刻的寂静放大了所有细微的动作。

她看到他的眼睫颤了颤,然后,那双被猩红浸染的眸子,缓缓睁开——动作缓慢,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仿佛每一次睁眼,都要耗费极大的力气。

他的目光越过缭绕的魔气,像穿透一层薄纱,再次落在她的脸上。

当他的视线触及她满脸的泪痕,看到那些顺着脸颊无声滑落的眼泪,看到她眼底深处不再有恨意、只有复杂情绪的目光时,他眼中翻涌的混乱与暴戾,似乎有了一瞬的凝滞。

没有疑惑——他没有皱起眉头,没有用眼神询问她为何哭泣,仿佛她的眼泪只是崖底的一粒尘埃,无关紧要;

没有审视——他没有像之前那样,用观察“容器”的目光打量她,没有试图从她的眼泪里找到“有用”的信息,只是单纯地看着;

也没有被打扰的不耐——即使她的情绪波动或许微弱地影响了周围的魔气,让那些低语的声音变得更杂乱,他也没有露出一丝烦躁,依旧保持着之前的姿态。

那是一种极其短暂的、近乎空白的停顿。

仿佛她这无声的、为他而流的眼泪,是一种完全超出他理解和预计的存在——它不像“贪念”那样可被利用,能成为剥离魔气的“工具”;

不像“嗔怒”那样可被对抗,能激起他体内的魔气与之抗衡;

更不像低语那样充满恶意,能被他轻易驱散。

它只是一种纯粹的、带着温度的情绪,像一缕温暖的风,短暂地穿透了魔气的屏障,触及了他灵魂深处某个早已被遗忘的、柔软的角落——那个角落,或许还留存着他作为“仙尊”时的记忆,还留存着对“温暖”的感知,还留存着一丝属于“人”的本能。

他没有动作,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哭。

周身的魔气似乎也因为这短暂的凝滞,流动得更加缓慢了——原本疯狂翻滚的黑色气流,此刻像被按下了减速键,变得温顺了几分;

连之前嘶吼的低语,都减弱了几分,声音变得模糊不清,仿佛在配合这无声的氛围,不想打破这份难得的平静。

周围的魔气依旧在低声嘶鸣,像远处的风声,带着挥之不去的恶意;

崖底依旧是永恒的昏暗无光,没有丝毫光亮,只有魔气偶尔闪烁的微光,照亮一小片区域;

远处偶尔传来岩石坠落的闷响,“轰隆”一声,打破短暂的寂静,又很快归于平静,提醒着他们仍身处绝境,仍未脱离危险。

但有什么东西,在这第三次无声的哭泣与无声的注视中,悄然改变了。

那层横亘在他们之间的、由恨意与恐惧筑成的高墙,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缝——那些裂缝很小,却真实存在,像冬天冻裂的湖面,迟早会蔓延开来;

之前那种“施虐者与受害者”的对立关系,也在这无声的共情中,变得模糊起来——他们不再是单纯的“敌人”,更像是共享同一场苦难的“同伴”,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苏晓透过朦胧的泪眼,缓缓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

这一次,她没有像之前那样下意识地避开——没有因为恐惧而低下头,没有因为恨意而别过脸,只是平静地与他对视。

眼泪还在无声地流淌,滴落在衣襟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可她的眼神却异常坚定,带着一丝清明,一丝复杂,一丝不易察觉的“理解”。

她没有在他眼中看到纯粹的疯狂——那些猩红依旧存在,却不再像之前那样充满暴戾,反而多了一丝空茫;

没有看到冰冷的计算——他的目光里没有算计,没有利用,只有一种单纯的“注视”;

更没有看到之前的漠然——他不再像看待“物品”那样看待她,而是像看待一个“同类”,一个能理解他痛苦的“同类”。

她看到的,是一片如同魔渊般荒芜的、却清晰映着她泪痕的……寂静。

那寂静里,没有暴戾,没有恶意,没有算计,只有一种深深的、仿佛能将人吞噬的空茫——那空茫,是他千年孤独的写照,是他对抗魔气的疲惫,是他对命运的无奈。

可这空茫中,却又因为映着她的眼泪,而多了一丝微弱的、属于“人”的温度——那温度,或许是他对“温暖”的本能回应,或许是他对“共情”的首次感知,或许是他灵魂深处“人性”的复苏。

这温度很微弱,却像一颗种子,落在了她与他之间的黑暗里,等待着生根发芽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