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二大爷喜提表扬,忘记初衷(1 / 2)

刘海中从车间主任办公室飘出来,感觉整个人都轻了十斤。走廊里斑驳的墙皮在他眼里变成了锦绣华章,空气中弥漫的机油味闻起来都像是胜利的芬芳。

他没有立刻回车间,而是背着手,迈着方步,在生产区又溜达了好几圈,专门挑人多的地方走。遇到相熟的工友打招呼,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矜持地点点头,而是会主动停下脚步,用一种看似随意实则刻意的语气说:

“唉,王主任刚找我谈了谈车间生产质量的问题,非让我牵头搞个试点,压力大啊。”

或者说:“厂里现在对质量抓得紧,咱们老工人得带头扛起责任来,是吧?”

每每看到对方脸上露出惊讶、羡慕甚至略带巴结的神情,刘海中心里那叫一个舒坦,像三伏天连吃了三根冰棍,从头爽到脚。

等他心满意足地巡(显)视(摆)完毕,回到锻工车间时,他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以前的刘海中了,而是肩负着重要使命、得到领导赏识的“刘组长2.0升级版”。

组里的工人们正在忙活,看到他回来,眼神都有些微妙。刚才他已经提前预告了“喜讯”,现在大家都等着看后续。

刘海中清了清嗓子,走到车间中间比较空旷的地方,拍了拍手:“大家都停一下,手里活放一放,我说个事。”

工人们纷纷停下锤子,关掉机器(趁机休息),目光聚焦过来。

刘海中挺起胸膛,脸上洋溢着红光,声音洪亮:“刚才,我去向王主任汇报了一下关于我们车间,特别是我们小组,如何响应厂部号召,狠抓产品质量的一些初步想法!”

他特意顿了顿,享受了一下众人的注视,才继续道:“王主任听完,非常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说我们的想法很有前瞻性,很有实践意义!决定就在我们组,率先搞这个质量提升的试点!”

人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和议论声。有惊讶的,有不以为然的,也有觉得麻烦的。

刘海中仿佛没看见那些负面情绪,完全沉浸在自我感动的叙事里:“这是组织上对我们组的信任!也是对我们每一位同志的考验!我们绝不能辜负王主任的期望!一定要把这个试点工作,搞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成为全车间,乃至全厂的标杆!”

他越说越激动,手臂挥舞起来,仿佛在做一个重要的报告:“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都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把‘质量第一’这四个字,刻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每一锤子,每一个零件,都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对得起我们轧钢厂的招牌!”

工人们听得面面相觑,这老刘,打了几十年铁,今天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文艺?这么...高大上?

“组长,具体要咱干啥啊?”一个老工人实在忍不住,问了一句。光喊口号,不顶饭吃啊。

“问得好!”刘海中就等着有人问呢,他立刻拿出那份已经被他攥得有些潮湿的“宝稿”,“具体措施,我初步考虑了几点:第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以后每天班前会,增加十分钟质量学习时间!第二,建立台账,明确责任!谁干的活,谁签字,出了质量问题,一追到底!第三,成立巡查小组,由我亲自担任组长,不定期抽检!第四,设立红黑榜,好的表扬,差的...哼!”

他一条条念下来,工人们的脸色越来越苦。得,以后没好日子过了。班前会要延长,干活要签字画押,还要被随时抽查,干不好可能还要上黑榜丢人...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吗?

顿时,下面抱怨声四起:

“啊?还要开班前会学习?有那功夫多打几个零件不好吗?”

“签字?咱大老粗哪会写那么多字?”

“抽查?组长,这不信任我们啊!”

“就是,这么多年都这么干过来了,也没出啥大事啊...”

刘海中一听,脸色沉了下来。他现在自觉身份不同,是得了尚方宝剑的,岂容这些“落后分子”质疑?

他板起脸,拿出领导的威严:“吵什么吵!这是厂里的精神!王主任的指示!你们想不通?想不通就慢慢想!但在那之前,必须严格执行!谁要是在这上面掉链子,拖了全组的后腿,别怪我按制度办事!”

见他搬出了王主任,又一副铁面无私的样子,工人们虽然满腹牢骚,但也只好暂时闭嘴,只是相互交换着无奈的眼神。

刘海中见镇住了场面,心里颇为得意。看来,当领导就得这样,该硬的时候就得硬!

他完全忘了,就在几个小时前,他气势汹汹地去找张伟麻烦的初衷,是因为觉得张伟“磨洋工”、“质量差”、“拖后腿”。而现在,他自己提出的这一套“质量管控体系”,如果真的严格执行起来,第一个被“按制度办事”的,恐怕就是那个给了他灵感的、长期在车间摸鱼、产品质量徘徊在及格线边缘的张伟本人!

然而,此刻的刘海中,早已被主任的表扬和即将到来的“生产例会发言”冲昏了头脑。他的眼里只有那个由“质量”、“责任”、“标杆”、“汇报”等词汇构成的、闪闪发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