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文工团(2 / 2)

姜熙瑶无奈,她真的不是专业的。

“那我就从观众的角度瞎说说,”她先摆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谨慎,“不一定对,你们就当参考。”

林美雪笑着摆手:“尽管说!”

“首先是站位,”姜熙瑶抬手指向刚才队伍后排的位置,“我站在这边看,后面有几位女同志的动作被挡住了,要是能错开点排,观众应该能看得更全面一些。”

说着,她走上前,凭着刚才记下的队形,伸手轻轻调整着几个姑娘的站位,指尖划过空气时,还带着几分刚才跳舞时的韵律感。

“比如这边稍微往前挪半步,那边往侧后让一点,红绸甩起来的时候,层次能更分明些………”

林美雪看在眼里,眼睛亮得更甚,手里的红绸在手腕绕了个圈:“还有呢还有呢?再说说!”

姜熙瑶被她们的热情感动,索性走到队伍侧面,看着她们再跳一遍。

音乐过半,她忽然抬手示意暂停:“你们甩绸子的时候,劲儿好像有点太匀了。”

她捡起地上一条备用红绸,手腕轻转,绸面顺势扬起,到最高点时猛地一顿,再利落收势,动作里带着爵士舞特有的爆发力。

“比如这里,抛起来的时候加把劲,停的瞬间收住,像这样‘顿’一下,红绸的‘劲儿’能更显出来,观众看着也更提气。”

姑娘们看得眼睛发直,林美雪率先跟着学,红绸在她手里果然多了几分利落的脆劲儿。

“对!就是这感觉!”她兴奋地拍了下手,“我们总想着要舞得圆熟,倒把这股子脆劲儿给丢了。”

姜熙瑶笑了笑,把红绸递回去:“你们底子本来就好,就是稍微调调细节。

比如转身的时候,眼神再亮一点,跟红绸的方向对上,那股子精气神能更足………”

正说着,排练室门口传来咳嗽声,文工团团长舒华扶着门框站在那里,刚才的对话显然听了大半。

她目光落在姜熙瑶身上,带着几分探究与赞许,唇角弯起温和的弧度:“熙瑶,你真的是多才多艺呀!”

会英语能做翻译,舞姿灵动有章法,连看排练都能点出关键,这可不是普通姑娘能有的见识。

姜熙瑶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语气依旧谦虚:“阿姨您过奖了,我就是平时对美的事。”

她指尖轻轻蹭着衣角,不想过多谈论自己,目光顺势转向姑娘们手里的红绸,“还是她们底子好,稍微调调就特别出彩。”

舒华笑了,眼角的细纹挤成两道弯弯的弧:“能从‘美’里看出门道,也是本事。

刚才听你说站位和甩绸子的劲儿,倒是跟我们琢磨的方向不谋而合,就是差层窗户纸没捅破。”

她拍了拍姜熙瑶的手背,“既然来了,就别走急了,帮我们把那收尾的动作也参谋参谋?”

就这么一来二去,姜熙瑶在文工团待了整整一天。

中午跟着姑娘们去食堂打饭,搪瓷碗碰撞着发出清脆的响,听她们聊排练时的趣闻,说哪个动作总卡壳,哪个姐妹甩绸子差点缠到自己,笑声混着饭菜香,热热闹闹的。

下午又扎进排练室,跟着她们一遍遍抠动作。

姑娘们围着她问这问那,她也不藏私,从眼神的起落讲到手腕的巧劲,偶尔还接过红绸示范两下。

爵士的利落和古典舞的柔劲揉在一处,倒生出种特别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