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不在场证明
庭审结束时,我作为法医被死者家属泼了硫酸。
“你伪造尸检报告!你不得好死!”
三个月后,那个家属死在了自家浴缸里。
现场所有证据都指向我,包括我“不小心”留下的手套。
警察找上门时,我笑了。
他们不知道,我等的就是这一刻。
因为只有真凶落网,我才能证明——
完美的尸检报告,根本不存在。
---
1
旁听席上压抑的啜泣和死者母亲偶尔控制不住拔高的、嘶哑的咒骂,像背景音一样贯穿了整个庭审。我坐在证人席上,背脊挺得笔直,目光落在公诉人身后的国徽上,尽可能忽略掉侧前方那道几乎要将我烧穿的视线。
被告人赵强,那个在监控里清晰露出了大半张脸,被好几位目击者指认的抢劫杀人犯,低垂着头,一副惫懒又无所谓的样子。他的辩护律师则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反复质询着我尸检报告里的每一个细节,试图找出一个突破口,证明他的当事人“罪不至死”,或者至少,证明这起发生在深夜便利店、过程干净利落到残忍的案子,存在那么一丝“误杀”的可能。
“……根据创口形态和深度,结合现场血迹喷溅模式,完全可以认定,死者刘琳系被单刃刺器多次、反复刺击胸腹部,导致心脏、肝脏破裂大出血死亡。作案手法极其凶残,不存在任何犹豫或误伤的可能。”我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法庭,冷静,没有波澜,像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器物损坏报告。
“反对!公诉方证人正在做出主观臆测!”辩护律师高声喊道。
法官敲了下法槌:“反对无效。法医可以就其专业领域内的推断进行陈述。”
我继续道:“凶器类型与在被告人住处搜出的那把剔骨刀吻合度极高。以上,是我,市局法医中心主检法医沈炼,基于尸体检验和现场勘验记录得出的客观结论。”
我知道我的结论意味着什么。铁证如山,赵强大概率是死刑立即执行。
庭审结束得很快。法官敲下法槌,宣布择期宣判。法警上前,准备将赵强带下去。就在这一片嘈杂起身,秩序与混乱交替的瞬间,旁听席上猛地冲下来一个身影。
是刘琳的母亲,王桂芬。她头发散乱,眼睛肿得像核桃,里面布满了血丝,那里面翻滚的悲痛和怨恨几乎凝成了实质。她手里攥着一个不大的深色玻璃瓶,瓶盖早已拧开。
“是你!是你伪造报告!你和他们是一伙的!你不得好死——!”
她的尖叫声撕裂了法庭最后一丝庄严。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包括近在咫尺的法警。那瓶子里刺鼻的液体,带着一股决绝的疯狂,朝我迎面泼来。
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我能看到那透明微黏的液体在空中划出的弧线,能闻到空气中骤然弥漫开的、带着强烈腐蚀性警告的酸味。我下意识抬手格挡,同时猛地向侧面扭身躲避。
“嗤——”
一阵灼热的刺痛从左脸颊和抬起的小臂外侧传来,伴随着布料被腐蚀的轻微声响和白色烟雾。更多的硫酸泼空,溅落在了我身后的座椅和地板上,留下呲呲作响的痕迹。
法庭瞬间大乱。惊叫声、呵斥声、奔跑声响成一片。法警终于冲了上来,死死按住了状若疯癫、仍在嘶吼咒骂的王桂芬。她被拖走时,那双充满极致恨意的眼睛,依旧死死地钉在我身上。
有人冲过来帮我处理伤处,用清水冲洗。灼痛感一阵阵传来,但比疼痛更清晰的,是周围人惊恐、同情、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的目光。我推开想要搀扶我的手,自己站直了身体,用手帕按住脸颊。
法官脸色铁青,显然对这起突发恶性事件极为震怒。
我看着王桂芬被带走的方向,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我自己知道,内心深处某个地方,有什么东西,在她那声“伪造报告”的指控中,悄然碎裂,然后又以一种更冰冷、更坚硬的方式重新凝固。
2
左脸颊和小臂上留下了明显的灼伤疤痕,粉红色,凹凸不平,像某种屈辱的烙印。局里给我批了工伤假,让我好好休养。
我谢绝了所有同事的探视,把自己关在公寓里。拉上窗帘,房间陷入一片昏沉。我没有开灯,只是坐在书桌前,一遍又一遍地看着“7·11便利店抢劫杀人案”的卷宗复印件,还有那份被王桂芬指认为“伪造”的尸检报告原件影印本。
死者刘琳,二十二岁,便利店夜班店员。生命终止在那个监控探头清晰捕捉到赵强持刀闯入的夜晚。一刀,两刀,三刀……报告上冷冰冰的数字和解剖照片,记录着她生命最后时刻承受的痛苦与恐惧。
报告有问题吗?
从程序上看,没有。解剖是我亲自做的,助手是跟了我两年的小林,记录详实,照片清晰,物证保存完整。创口特征与那把作为关键物证的剔骨刀完全吻合。血迹形态分析也无懈可击。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份堪称教科书式的标准报告,将赵强牢牢地钉死在了杀人犯的位置上。
但王桂芬,一个失去女儿的普通妇人,为什么一口咬定是伪造?仅仅是悲痛下的失智,还是……她感觉到了什么?或者说,她女儿死后残留的某些信息,通过某种不为人知的方式,传递给了她,让她本能地不相信这份“完美”的报告?
我的指尖拂过照片上刘琳那张苍白却依稀能看出清秀轮廓的脸。她才二十二岁。
脸颊上的疤痕在隐隐作痛,像是在提醒我法庭上那一幕。
我闭上眼,深深吸了口气。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那股刺鼻的硫酸味,混合着绝望母亲嘶吼时带出的血腥气。
不对。
一定有什么地方不对。
这份报告太完美了,完美到像是被人精心设计过,完美到抹去了一切不该存在的杂音。而真正的死亡,从来不是一首严丝合缝的奏鸣曲,它总是充满了意外的杂音和混乱的即兴。
我打开电脑,调出案发便利店周边所有可能拍到那个时间段行人、车辆的高清及民用监控的详细列表。这些在最初的侦查中已经被排查过无数遍,结论是没有任何可疑人员或异常情况能与赵强的行动轨迹形成交叉或矛盾。
赵强是独狼作案,证据链清晰。
我点燃一支烟,烟雾在昏暗中袅袅升起。屏幕的光映在我脸上,疤痕在光影下显得有些狰狞。
那么,如果……赵强不是独狼呢?
如果,他有一个同伙?一个始终隐藏在幕后,没有出现在任何监控里,没有留下任何直接证据,甚至可能,连赵强自己都不知道其存在的……“清道夫”?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像藤蔓一样疯狂滋长。
谁会需要这样一个“清道夫”?一个能确保赵强顺利顶罪,并且让一切证据都指向他的人?赵强有这么大的价值吗?或者,赵强背后,牵扯着更大的东西?
我掐灭了烟。休假这三个月,或许不是惩罚,而是一个机会。一个跳出法医身份,以“受害者”和“被指控者”的双重视角,重新审视这一切的机会。
王桂芬的指控,或许不是疯话,而是唯一一句接近真相的呐喊。
只是,她为此付出了代价。而我知道,下一个,可能就是我。
3
三个月后的一个凌晨,手机在床头柜上疯狂震动,屏幕闪烁的冷光划破了卧室的黑暗。是队里的电话。
“沈哥,”电话那头是小林的声音,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紧张和怪异,“出事了。王桂芬……死了。”
我的心脏猛地一缩,握紧了手机,声音却异常平稳:“怎么回事?”
“在她家的浴缸里发现的。初步判断是意外滑倒,后脑磕在浴缸边缘,溺水身亡。但是……”小林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现场有点……有点不对劲。”
“哪里不对劲?”
“我们赶到时,发现了一只……一只医用橡胶手套。就落在浴缸旁边。而且,是左手用的。”小林的声音带着迟疑,“沈哥,你的伤……你平时习惯戴左手手套遮掩,对吧?”
我左小臂和手背的疤痕确实需要经常遮盖,医用橡胶手套轻薄贴服,是我的常备物品。
“嗯。”我应了一声,不置可否。
“还有,我们在死者指甲缝里,提取到了一些极微量的……类似疤痕组织碎屑和皮屑。已经送检做dna比对了。”小林的声音几乎低不可闻,“沈哥,局长和政委都在现场,他们脸色很难看。你……你最近和王桂芬有过联系吗?”
“没有。”我回答得干脆利落,“自从法庭那次之后,再没见过。”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是小林有些干涩的声音:“好,我知道了。沈哥,你……最好有个心理准备。”
挂了电话,房间里重新陷入死寂。窗外,城市尚未完全苏醒,只有零星几盏灯火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固执地亮着。
我坐在床边,没有开灯。手机屏幕的光渐渐暗下去,最后只剩下一片模糊的轮廓。
他们动作比我想象的要快。也更狠。
王桂芬死了。在我开始暗中调查,并且可能已经触碰到某些敏感线的当口,她死了。死得如此“恰到好处”,如此顺理成章地,把嫌疑引到了我的身上。
手套。皮屑。
证据确凿,几乎是摆在了台面上。
他们这是要一石二鸟。既除掉了可能知晓内情的王桂芬,又顺手把我这个“不听话”的法医推进泥潭。如果我就此被认定为报复杀人,那么我之前对“7·11案”的任何质疑,都会变成笑话,变成我为脱罪而编造的谎言。
完美的陷阱。
我抬起左手,看着即使在昏暗光线下也清晰可见的疤痕轮廓。医用橡胶手套……他们连我这个因她而留下的伤痕习惯,都利用得如此彻底。
嘴角,在黑暗中,不受控制地,缓缓向上勾起一个冰冷的弧度。
来了。
终于来了。
警察找上门的速度,比预计的还要快。天刚蒙蒙亮,急促而有力的敲门声就响彻了安静的楼道。
门外站着的是刑侦支队副队长李强,带着两名面容严肃的干警。李强看着我,眼神复杂,有公事公办的凝重,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
“沈法医,”他亮出拘留证和搜查令,“王桂芬被害一案,需要你回去协助调查。这是手续。”
我的公寓被彻底搜查。他们果然在我习惯存放医疗用品的抽屉里,找到了同一批次、同样规格的左手医用橡胶手套,盒子里少了几只,与现场发现的那只能够对应。而dna的比对结果,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我没有反抗,也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平静地伸出双手。
在李强给我转上手铐的那一刻,我抬起头,看着他身后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同事面孔,看着他们眼中闪过的惊疑、审视、甚至是一丝快意。
然后,我笑了。
不是绝望的惨笑,也不是愤怒的冷笑,而是一种……近乎愉悦的,带着某种释然和期待的笑容。
李强愣住了,他身后的干警也愣住了。他们大概以为我受不了刺激,疯了。
他们不知道,我等的就是这一刻。
冰冷的金属铐环锁住手腕的感觉,如此清晰。
只有当我自己也成为“凶手”的目标,当我也被这精心编织的罗网困住,当我也站在被告席上,面对那份针对我的、“完美”的证据链时——
我才能真正地、毫无顾忌地,去撕开三个月前那场谋杀案背后,真正的黑暗。
因为只有真凶落网,我才能向所有人证明——
那份将赵强定罪的、关于刘琳之死的完美尸检报告,根本不存在。
4
审讯室的灯光白得刺眼,毫不留情地打在人脸上,试图放大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空气里弥漫着压抑和消毒水的混合气味。
李强和另一名记录员坐在我对面。李强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沈炼,”他省略了往常的“沈法医”称呼,语气沉重,“我们共事多年,我知道你的为人。但这次……证据对你非常不利。现场那只左手手套,上面的微量汗液残留,dna与你完全吻合。王桂芬指甲缝里的组织碎屑,也与你左臂疤痕组织的dna一致。你怎么解释?”
我靠在硬邦邦的椅背上,铐着的双手放在桌面上,神情平静:“解释什么?解释我为什么要在杀害一个公开袭击过我、与我存在明显矛盾的人时,留下如此清晰指向我自己的证据?而且偏偏是我最具个人特征的左手手套?”
李强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住了:“你的意思是,有人栽赃?”
“不然呢?”我反问,“李队,如果你是凶手,你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吗?尤其是在明知对方是法医,对证据极其敏感的情况下?”
记录员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又迅速低下头去记录。
李强沉默了片刻:“情绪犯罪往往缺乏周密计划。法庭上的冲突很多人都看到了,你有动机。”
“情绪犯罪?”我轻轻笑了一下,牵动了脸颊的疤痕,“李队,一个能在‘7·11案’中布置下那种现场,让一切证据天衣无缝地指向赵强,甚至可能连赵强自己都蒙在鼓里的幕后黑手,他会用这种粗糙幼稚的手法来陷害一个法医?这只手套,这些皮屑,与其说是证据,不如说是一种……挑衅。或者说,是一个确保我能被迅速控制起来的开关。”
“‘7·11案’?”李强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这两件案子有什么关系?赵强已经被定罪,只等最高法复核执行了。”
“真的吗?”我盯着他的眼睛,“王桂芬为什么坚持认为我伪造了尸检报告?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妇人,她凭什么质疑一份在你们看来无懈可击的专业报告?仅仅是因为悲伤过度?”
“我们已经调查过,她没有任何证据,只是主观臆断……”
“主观臆断?”我打断他,声音提高了一些,“李队,我们当警察,做法医,最开始的源头,不往往就是某种‘直觉’或者‘疑点’吗?当一份报告完美到挑不出毛病,当一起凶案现场干净得像被水洗过一样,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寻常!”
我抬起被铐住的双手,指向自己的脸:“这份报告,让我变成了这个样子。现在,又因为它,王桂芬死了,我坐在这里。如果报告真的没有问题,这一切又是为什么?”
李强深吸了一口气,身体前倾:“沈炼,你到底想说什么?你知道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