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智守文脉 虚实相生(2 / 2)

科级帝君 小亮辉 2366 字 1天前

检测到青云镇古建筑群文运波动异常,疑似人为破坏。

陈远立即调取实时监控,只见几个黑影正在试图盗窃一座明代石雕。他立即启动应急程序:

宇树机器人悄然接近现场,记录犯罪证据;

无人机从空中锁定嫌疑人位置;

ai系统自动分析嫌疑人特征,与数据库进行比对...

五分钟后,当地派出所就收到了精准的抓捕信息。警方迅速出动,人赃俱获。

这套系统太神奇了!办案民警感叹道,连嫌疑人三年前在其他地方的作案记录都调出来了。

第七节:虚实共生

三个月后,陈远看到了科技守护文运的显着成效。

通过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发现了12处隐藏在地下的古遗址;

利用无人机航拍,找到了8座深藏山林的古建筑;

借助物联网传感器,预防了23起古建筑结构安全事故...

更重要的是,ai系统通过与《功德簿》的持续交互,开始展现出令人惊讶的。

一次,系统突然提示某座看似完好的古庙存在隐患。经过检查,果然发现地基出现了严重问题。当被问及如何判断时,ai的回答是:基于文运流动模式分析。

第八节:人机协作

在清源市举办的科技与文保论坛上,陈远看到了感人一幕。

一位七十岁的老木匠,正在指导一台机器人进行传统榫卯加工。老人的经验与机器的精准完美结合,制作出的构件既符合古法,精度又远超人工。

这是我见过最棒的徒弟。老人开玩笑说,它学得快,还不喊累。

在另一个展区,年轻的程序员们正在向老学者请教传统礼仪,以便更好地在虚拟世界中还原古代场景。

科技不是要取代传统,而是要更好地传承传统。陈远在论坛上说。

第九节:文运新篇

年终总结会上,智慧文保系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古建筑完好率提升至98.7%;

文物盗窃案件下降67%;

青少年传统文化认知度提高42%;

通过数字化手段,文物受众扩大了三倍...

但最让陈远欣慰的是,他通过《功德簿》看到,在科技助力下,文运网络变得更加明亮稳定。每一个被科技守护的古建筑节点,都在散发着更加纯净的文运之光。

科技为体,文运为魂。陈远在总结报告上写道,当最现代的技术与最古老的文明相遇,我们看到的不是冲突,而是相得益彰的和谐。

夜深人静时,陈远独自站在智慧文保中心。在全息投影构成的星海中,他看到了文运守护的未来——一个虚实相生、人机协作、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的未来。

而这,正是这个时代文运守护的新篇章。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