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风彻底急了,像头失控的野兽在场上横冲直撞,却怎么也摆脱不了林栋的防守。有次他好不容易甩开林栋,准备上篮,却发现林栋不知何时绕到了他身后,轻轻一拍就把球断了下来。
“这防守太神了!”解说员的声音透着激动,“6号球员好像能预判对手的动作!”
林栋确实能预判。不是靠运气,是靠练拳时磨出的“体感”——能从对方肌肉的绷紧程度、脚步的轻重里,读出下一步的动向。就像薛老教他听劲时说的:“不用眼睛看,用皮肤听,用骨头感受。”
比赛还剩最后五分钟时,广东队突然爆发,连续投进两个三分球,分差缩小到只有一分。陈风带着球再次突破,这次他学聪明了,没直接上篮,而是往篮下挤,想造林栋犯规。
林栋看穿了他的心思,身体突然往后一撤,像片被风吹动的叶子,看似狼狈,却恰好避开了对方的冲撞。陈风扑了个空,重心不稳摔倒在地,篮球脱手飞出。
“走步!”广东队的教练在场边跳着脚喊。
裁判摇了摇头,示意比赛继续。林栋捡起球,迅速传给张超,快攻得分。58:55,一中再次领先三分。
看台上的袁姗姗已经站在了椅子上,横幅被她挥舞得像面战旗。吴小燕的手心全是汗,紧紧攥着衣角。江慧玲的笔悬在笔记本上,目光一瞬不瞬地盯着场上,心跳得比自己上场还快。
最后一分钟,广东队投进了本场比赛的第十个三分球,比分60:60平。体育馆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球权在一中手里。林栋运球过半场,广东队的球员迅速回防,形成铁桶阵。时间一秒一秒流逝,还剩最后15秒时,林栋突然启动,像离弦的箭般冲向篮下。两名防守球员立刻围了上来,就在他们以为林栋要强行上篮时,他却突然一个急停,手腕一翻,篮球像制导导弹似的,穿过防守球员的缝隙,落在外线王浩手里。
王浩接球,起跳,投篮——
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在全场的注视下,“唰”地一声空心入网!
三分有效!时间还剩最后3秒!
看台上瞬间炸开了锅!袁姗姗激动地抱住旁边的陌生人,眼泪鼻涕糊了一脸。吴小燕捂着嘴,眼泪无声地滑落。江慧玲合上笔记本,看着场上那个被队友们簇拥的身影,忽然觉得,所谓的奇迹,不过是无数个平凡日子里的积累,在某个瞬间突然绽放。
广东队最后一攻没能奏效,陈风的三分球偏出篮筐,林栋抢下最后一个篮板,紧紧抱在怀里,直到裁判吹响终场哨声。
63:60!一中赢了!
队友们疯了似的冲过来,把林栋按在地上叠起了罗汉。张超的声音透过人堆传出来:“我就知道你能行!那传球绝了!”
林栋笑着,胸口还在隐隐作痛,膝盖也酸得厉害,心里却像灌满了阳光。他想起清晨在酒店走廊练的桩功,想起薛老说的“守中致和”,想起袁姗姗咋咋呼呼的加油,想起吴小燕递来的每一瓶水,想起江慧玲笔记本上那些认真的字迹——原来胜利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是所有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拉起沉甸甸的希望。
走到场边时,陈风主动走了过来,伸出手:“你很强,比去年的全国mvp还难防。”他的语气里没有不甘,只有真诚的佩服。
林栋握住他的手:“你的速度很快,我学到了很多。”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汗水混着彼此的温度,像两种不同的力量在碰撞、交融。
看台上,袁姗姗已经跑了下来,举着横幅挡在林栋面前:“英雄!我们的大英雄!”她的脸上还挂着眼泪,笑容却比阳光还灿烂。
吴小燕跟在后面,递过来一条干净的毛巾:“擦擦汗吧,别着凉了。”她的声音很轻,却像羽毛似的拂过心尖。
江慧玲站在稍远的地方,看着被两人围住的林栋,忽然觉得这个画面很温暖。她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写下:“所谓强者,不是永不跌倒,而是跌倒后还能站起来;不是没有对手,而是懂得从对手身上学习;不是孤军奋战,而是能让身边的人都变得更强。”
夕阳透过体育馆的窗户斜射进来,给每个人的轮廓都镀上了一层金边。林栋看着看台上飘扬的雪湖市旗帜,看着队友们互相击掌庆祝,忽然想起了网吧里键盘敲击的声音,想起了公园老槐树下的晨光,想起了教室里粉笔划过黑板的声响。
原来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片段,早已在他心里织成了一张网,支撑着他走过一场又一场比赛,面对一个又一个对手。
“下一场对战北京队。”教练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眼里的期待像要溢出来,“好好休息,让全国都看看咱们雪湖市一中的厉害!”
林栋点点头,握紧了手里的毛巾。毛巾上还带着阳光的味道,像他此刻的心情——累,却充满力量。他知道,后面的路会更难走,北京队的实力比广东队更强,但他不怕。
因为他的力量,从来都不止于自己。身后有信任的队友,有支持的家人朋友,心里有不灭的韧劲,脚下有走过的每一步路。
这样的力量,足以让他在全国联赛的赛场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