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锋芒初试(2 / 2)

指尖偶尔会在某条建议上停顿,似在推敲其与现行《阴律》及地府章程的契合度。

良久,她放下文书,目光直视陆鸣:“陆文书此建议,立意甚正,所陈现象于卷宗中确有迹可循。条款设计,于律例框架内,并无明显抵牾之处。”

她顿了顿,语气依旧平淡,却比往常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以规则明晰应对积弊,确是正途。然,触动既得,必遭反噬。此文若上,恐再无转圜余地。”

她这话,既是提醒,也是一种试探,想看看陆鸣究竟是一时冲动,还是决心已定。

陆鸣迎着她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坚定:“多谢崔助理指点。卑职以为,积弊之所以为积弊,便在于是非曲直已明,却因种种缘由延宕不决。既为地府吏员,食禄尽责,见有不谐,建言献策乃分内之事。至于后果,”

他微微一顿,声音低沉了几分,“无非是恪尽职守,问心无愧罢了。”

崔小玉凝视他片刻,那双如九幽寒潭的眸子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微微松动了一下。

她不再多言,取过朱笔,在几处措辞可能引起歧义的地方做了细微调整,使表述更加精准、无可挑剔。

“如此,便妥了。”她将修改后的文书递还,声音依旧清冷,却似乎带上了一丝极淡的认可,“陆文书,好自为之。”

“感激不尽。”陆鸣郑重接过。

有了崔小玉的律法背书,这份建议书的份量又重了几分。

当日下午,这份由陆鸣起草、经崔小玉核验的《建议》,便通过文仲,正式呈报至判官殿高层审议。

波澜骤起。

建议书并未被立即否决,也未迅速推行,而是陷入了某种诡异的“审议”状态。

文仲反馈回来的信息语焉不详,只言“各位大人需时间详加斟酌”。

随后几日,判官殿内暗流涌动。

先是功过司某位素与忘川书院交好的副主簿,在一次非正式场合提出“仓促变革恐影响教化事务稳定,宜缓不宜急”。

接着,巡察司那边也传来风声,有巡察使随口问及“判官殿近日是否在大力整顿内务,声势不小”。

这些反应,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压力暗传。

它们没有直接攻击建议书本身,而是从“影响稳定”、“过于高调”等角度迂回施压,正是官场中惯用的阻挠手段。

然而,这种反应,恰恰落入了陆鸣的预判。

对手越是试图拖延、模糊焦点,就越显得他们对“特供物资”这个话题讳莫如深,其背后的利害关系便越是引人遐想。

这份阳谋,已然开始灼烧黑暗中的触角。

陆鸣对此心知肚明,却不动声色,每日依旧埋首文书,仿佛那石破天惊的建议并非出自他手。

他只是在冷静地观察,等待下一次出手的最佳时机,同时,也精心布置着,促使对手在压力下更快地露出破绽。

锋芒已试,静待回响。

地府这潭万年深水,因这一纸裹挟着冰与火的文书,悄然泛起了看似细微却暗藏汹涌的涟漪。

这涟漪精准地荡向那些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暗礁与漩涡,预示着一场重塑规则的风暴正在无声酝酿。

每一个感知到这涟漪的人,都不得不开始思考自己在即将到来的巨变中,将站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