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警队体系里,个人一等功堪称“天花板级”荣誉。不仅要求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力,还需在侦破过程中展现出远超常人的胆识与能力,极难获得。
按规定,一等功可作为破格晋升的奖励,对沈韶华这样入职不满半年的新人而言,本是跨越式发展的绝佳机会。
可此前金碧辉煌贩毒案破获后,市局班子却在奖励问题上犯了难。
该案涉及多条贩毒链条,背后势力盘根错节,虽已抓获核心成员,但仍有漏网之鱼在逃。
为避免沈韶华因“立功过多”成为报复目标,局里最终决定暂缓实质奖励,只在内部通报表彰,待案件彻底收尾后再论功行赏。
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月。
缉毒大队联合邻市警方,辗转三省追查漏网之徒,光是审讯记录就堆了满满两箱,最终将涉及此案的27名毒贩悉数抓捕,缴获的毒品与军火装满了三辆证物车。
直到法院对首批嫌疑人提起公诉,这起轰动全市的贩毒案才算真正落下帷幕。
“该给韶华的奖励,一分都不能少!”房局在局务会上拍板,“这两个月她破人贩案、端毒窝、抓凶手,桩桩件件都是硬功,有赏有罚才是警队制度,不能让好苗子寒了心!”
最终,因一等功评选需经过省厅复核,流程较长,市局先为沈韶华申报了个人二等功——这已是新人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
韶华的一等功虽然没过,但是她得到的却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重视。这让房局和徐崇山都没再说什么。
随着金碧辉煌案彻底收尾,市局正式对沈韶华的岗位做出安排:任命沈韶华担任市局一支队六队小队长。
消息传开时,一大队办公室里炸开了锅。要知道,刑侦大队就是一大队,一大队下面有五个中队,编制架构早已固定。
而且一支队的一中队长是严涛兼任的,一般的情况下下面的人也都是他跟着他。除了重大案件都不出勤的。
一中队长赵开、教导员老周,还有两名副大队长分管刑侦与技术,技术科设正副科长各一名,下辖三名技术员;预审科有三名科员,办公室常年留两人值守。其余的就是一些民警和辅警了。一般都是跑腿办杂活的。
按照编制其实是有余力在成立一个六队的。
“早就听说局里要扩编,没想到真给沈警官单独设了小队!”队员小王手里捏着通知文件,语气里满是羡慕,“这待遇,咱们队里可是头一份!”
其实早在半个月前,局领导就私下商议过:刑侦队编制尚有冗余,一中队大多都是不出外勤,完全能支撑第六个小队的组建。
让沈韶华牵头新小队,一是认可她的能力,二是想让她有归属感。
特意允许她自主选择搭档,就是希望她能挑个“放心人”,快速建立团队信任。
哪怕她选的是年轻队员,局里也会再配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刑警压阵的。
只是谁都没想到沈韶华直接选了叶正海,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意外又佩服。
而且本意是想扶持她慢慢成长的。只是没想到她成长的太快了。
随着二等功奖章颁发,六小队只好正式挂牌成立:队长沈韶华,副中队长叶正海,组员则敲定了三人——林洲、梁成、葛红绸。其他,带补充。
要按照不成文的规定来说,沈韶华刚入警队的时候是叶正海带着的,算是她的师傅。
但陶旻刚来的时候秉持着沈韶华的人设,就没喊过师傅。她也不是没想过这茬。
想着等过一段时间也不是不能顺势‘改口’。
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沈韶华因为立功,得到选搭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