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内圣外王!锦衣卫!(1 / 2)

末日刀渊 木容笑笑 3658 字 7天前

金銮殿内,熏香袅袅。

却驱不散那,几乎凝成实质的肃穆。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紫袍朱衣,如静默的林木。

他们的目光,或明或暗,皆聚焦于殿中那道青衫身影之上——白夜天。

他方才的四句话,言简意赅,却字字千钧。

话音落下的瞬间,异象陡生!

“咚——”

似有无形的洪钟大吕被敲响。

恢弘浩大的道音并非源于耳膜,而是直接震荡在所有人的神魂深处。

响彻这象征着,天下权柄核心的金銮宝殿!

紧接着,殿外虚空之中,竟隐隐传来朗朗读书声。

初时如溪流潺潺,转瞬便汇成江海,浩浩荡荡。

仿佛有无数莘莘学子跨越时空,在此诵念圣贤篇章。

与此同时,圣贤殿方向,道道模糊却气息苍古的先贤虚影显化而出。

虽看不清面容,但那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与浩然之意。

却如日月悬空,清晰可感。

道道纯白无瑕、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自无尽虚空垂落。

如丝如缕,又如瀑布奔流。

尽数萦绕于白夜天周身,将他衬得宛如圣贤临世!

“百圣共鸣!文道气运认可!”

不知是谁失声低呼,打破了那令人心悸的寂静。

满殿皆惊!

百官失色!

一张张平日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面孔,此刻写满了难以置信。

文气引动圣贤显化,这是多少大儒皓首穷经亦不可得的殊荣!

就连高居龙椅之上的乾帝杨盘,冕旒十二串白玉珠帘之后。

那双深邃如渊的眸子,也骤然亮起,如同暗夜中划过的闪电。

他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前倾,帝袍下的手指悄然收紧,抓住了冰冷的龙首扶手。

然而,引发这一切的白夜天,面色却依旧平和。

周身萦绕的浩然之气,殿内殿外的惊天异象,似乎都与他无关。

他静立原地,青衫磊落。

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待那异象余韵稍减,他方从容不迫,再次开口。

声音清越,继续阐述自身之论。

“陛下,儒者,不止有教民、育民之德,更有上奉人君之责。”

他微微躬身,仪态无可挑剔。

“当躬身以奉君,以修‘内圣外王’之道。”

“内圣者,修德于身,诚意正心,格物致知,进而教化万民,使仁义礼智信深入人心,天下归心如百川赴海;

外王者,持戈于手,明法令,整武备,震慑不臣,犁庭扫穴,令四海八荒莫敢不服,皆来朝拜。”

他言语间,似有经纬天地之志在流淌。

“圣王之道,在于德刑并施,宽猛相济。”

“心怀仁义以治内,如春风化雨;手握利刃以御外,似秋霜肃杀。”

“如此,则江山永固,社稷长安,可开万世之太平!”

这番言论,层层递进,直指帝王术之核心。

深深契合了杨盘心中,那日益膨胀的抱负。

他近年来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是“内圣”。

而暗中支持造化道研究巨舟战舰,所图便是那“外王”之功。

开疆拓土,甚至……

白夜天此言,可谓精准地搔到了他内心最深处,那不可示人的野望。

杨盘深深地看着台下那气质温润如玉,却语出如雷霆霹雳的年轻学子。

冕旒下的目光,闪烁着难以言喻的光彩。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瞬间压下了大殿中所有的杂音。

“白夜天,你所言,深得朕心。”

微微一顿,帝王的威压如同实质般笼罩下来。

“却不知,这御外之利刃,依你所见,当如何铸就?”

“嗡——”

百官心头剧震,几乎能听到彼此心跳的声音。

帝王于金殿之上,垂询一学子具体国策。

这可是本朝立国以来,历次殿试从未有过之殊遇!

洪玄机立于文官首位,眼帘微垂,面色古井无波,仿佛一尊冰冷的雕塑。

唯有那自然垂落的手指,在袖中极轻微地动了一下。

白夜天再次躬身,语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陛下,学生以为,天下武者,聚则成众,散则为民。”

“乃是一股庞大无匹,却始终游离于朝廷规制之外的力量。”

他目光扫过殿内那些气息沉凝的武将,和某些深藏不露的文臣,继续道:

“若放任自流,则匹夫持武,易生祸端,为乱地方,甚而结党营私,尾大不掉。”

“若能收归国用,加以引导约束,则可成擎天之柱,护国神盾。”

“臣建议!”

他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开创历史的激昂。

“设立一卫,直属于陛下,名曰‘锦衣卫’!”

“锦衣卫可监察天下武者,登记造册,厘清源流。”

“有功者赏,赐予名位资源;有罪者惩,明正典刑;不法者缉,追捕格杀勿论!”

“如此,既能肃清江湖隐患,防患于未然。”

“又能将这股桀骜力量纳为朝廷所用,化害为利。”

“长此以往,天下武者将尽入彀中,悉归王化,则可保我大乾江山永固,国运永昌!”

说话间,他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所描绘的宏图伟业之中,情绪激荡,气血随之勃发。

无意间,一缕气息逸散而出。

“轰!”

一股刚正、堂皇、霸烈的拳意,虽只如惊鸿一瞥,一闪而逝。

却让整个金殿的温度,仿佛骤然升高!

那气息如烈日当空,浩大磅礴,清晰地昭示着——练髓大宗师之境!

而且绝非初入,乃是根基无比扎实,气血充盈澎湃。

距离那肉身神通、人仙之下的武圣之境。

仅有一步之遥的巅峰大宗师!